“都知道是溫水煮青蛙,可今年以來,這溫水幾乎變成了沸水,青蛙要被煮熟了。”我市一外貿企業負責人如此形容人民幣加速升值背景下的境遇。
今年以來,人民幣升值開始加速,不僅打破2005年匯改以來的歷史高點,還不斷創出新高。與之對應的是外貿出口企業利潤因此一再攤薄,企業苦不堪言。有業內人士認為,外貿企業要變“井蛙”為“跳蛙”,跳出井底方能天地寬。
匯率破六關門大吉
經歷了上半年的快速升值,近幾日,人民幣在外部環境和內部經濟疲弱的雙重作用下,略微反彈。但是,對人民幣未來升值的預期壓力下,外貿出口企業難言喘息。市區一企業負責人坦言,人民幣今年以來升值幅度達到2%左右,由此將企業原本就是個位數的利潤吞噬一空。“一旦匯率破六,只怕要關門大吉了。”
浙江昊晟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維安說,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近30%,除匯改之初突然升值以及剛升值的不適應外,昊晟一直運作相對平穩,因為對人民幣升值有預期,在報價時通過提價等手段,對緩慢升值的人民幣帶來的壓力有所適應。但是,今年以來,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,幾個月就升值2%,不斷創新高。企業利潤被吞噬不少。
記者調查發現,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,人民幣的快速升值正對我市的出口企業構成強烈沖擊,外貿企業對此很無奈。尤其是化工、五金、紡織行業這些薄利企業,匯率連續上升導致利潤蒸發,一旦人民幣兌美元突破六,其生存狀況堪憂。“今年前5個月的人民幣升幅就遠遠大于去年全年,人民幣升值讓我們企業平均每月損失了8萬元人民幣的凈利潤。”義烏一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,“我們這個行業很多企業都在硬撐,希望能夠熬過去。”義烏一企業銷售部經理黃立仁表示:“我們行業毛利潤均值為5%~8%,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到5.8的話,整個行業會死掉一大半。長遠而言,行業肯定得重新洗牌了。”
據測算,一筆10萬美元的單子,人民幣每升100個基點,利潤就損失1000多元人民幣。有市場人士用定量分析直觀反映出這種沖擊:人民幣每升值1%,棉紡織、毛紡織、服裝行業利潤率將下降3.19%、2.27%和6.18%。
另外,與此前幾輪人民幣升值不同的是,這一輪匯率上升對于外貿行業的沖擊要大于前幾次。“匯改以來,每當人民幣升值加快時,都會有外貿企業抱怨,但之后總能平穩應對。這主要是因為土地、勞動力等要素供給價格偏低,企業可以消化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。”永康一五金企業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目前,隨著其他各項成本也持續上升及外需持續低迷,企業在面對匯率波動時捉襟見肘,一旦訂單外遷至東南亞等其他地區將是不可逆的。”
人民幣會破六嗎?東航金融分析師陳東海認為,從目前我國對歐美巨額的貿易順差來看,人民幣升值壓力很大,未來破六是必然的。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步到位,這給了外貿企業一個喘息調整的時間。
棄長單大單改接小單短單
上周五上午例會時間,在義烏一家服裝外貿企業,外貿部經理正在給業務員交代,大單長單盡量少接,短單小單可以考慮。他說,由于外貿結算周期為一到兩個月,如果是交貨期更長的單子結算周期也會延長,而今年人民幣匯率升值過快,在結算短周期內企業就可能因人民幣升值而賠錢。如果是大單就賠得更多。從客戶詢價到公司報價、定金到位再到工廠交單,服裝訂單的周期至少需要兩個月,如果匯率變化過快,外貿公司將承受較大的匯率風險。以一個100萬美元的訂單為例,如果人民幣對美元是1∶6.2時接單,但到交單時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到了1∶6.1左右,匯率損失便為10萬元人民幣。
記者調查發現,類似這家企業的做法并非個案,不少企業都采取這樣的方式來減少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和壓力。相關數據顯示,今年春季廣交會上,所有成交訂單中,3個月以內的短單占48.6%,3~6個月的中單占35.1%,6個月以上的長單只占16.3%。一系列數據顯示,我國眾多行業都受到了人民幣升值的影響,客戶下單很謹慎,企業接單更加謹慎。
“現在的出口報價跟吃海鮮一樣,都有個時價。”市區一外貿公司進出口部的相關人士感嘆,“我們很難報價,因為原材料價格變動太快,匯率波動又大,如今的報價最多只能保留10~15天,對很多客戶來說,這樣的價格等于沒報。”對于不少外貿企業面臨的困境,有業內人士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:“匯率波動幅度加大,對于企業來說,接單的積極性勢必受到影響,小單、短單會更加吃香,相應也會慎接大單、長單。”